台灣路亞魚種介紹(二) 鱧科-線鱧 別名:泰國鱧、泰國鮕鮐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線鱧
在台灣也常常把線鱧(泰國鱧),稱之為魚虎或鮕鮐,但其實魚虎比較正確的是指小盾鱧,而鮕鮐在台灣已經有台灣鱧魚(斑鱧、雷魚)和七星鱧(月鱧)兩種魚混用名稱了。
所以線鱧比較好的稱呼應該是泰國鱧或泰國鮕鮐。
線鱧(泰國鱧)的耐污適應力強,一般水域或溪流甚至比較髒的大排都可以見到,目前其分佈也幾乎遍佈台灣水域河流;另外也因為他的食物來源眾多,幾乎所有路亞技法都可以釣到它,除了水面獵殺、水中追逐、甚至連水底慢拖慢跳,都能釣獲,所以稱它為最好的路亞入門路亞魚種實在不為過,也是眾多釣手的主要目標之一。
釣泰國鱧目前大抵分為兩派釣者。一派是不限釣法,只要能釣獲目標即可,姑且稱為傳統路亞釣法;另一派則是著眼於泰國鱧的水表獵殺的感官刺激,專以蛙型、鼠型或多蔓等水表餌,加上高磅數釣線與強力竿具揚竿法進行誘釣,通稱為雷強釣法。
因為泰國鱧的覓食個性,所以其實兩種釣法都各有其樂趣與細膩技法所在。
泰國鱧因為是原生於熱帶的魚種,所以對於溫度的反應會比較強烈,常見台灣冬天或寒流來臨時,就會有泰國鱧集體凍傷或死亡。所以夏天釣晨昏、冬天釣好天氣一般還是釣泰國鱧的通則,對於水溫的掌握就端看釣手經驗的累積了。不過魚的適應力是會因為環境而學習的,目前經觀察其實泰國鱧對台灣環境的適應是越來越好,並且不管再怎麼冷,魚也還是要吃飯的,您說是吧。
關於標點的選擇,也是釣泰國鱧有趣的地方。一般而言障礙區(水中或是水表)是泰國鱧喜歡躲藏的區域,很多時候餌從上面由過去,就看到後方的血盆大口撲上來捕食。另外空曠水域也會有泰國鱧巡遊,還有繁殖期的草區及魚球...等等,都是找尋泰國鱧的重點位置喔~
幾本上泰國鱧真的算是很親民的路亞對象魚種,不論各種形式的路亞、操竿或技巧,都能在釣獲泰國鱧上得到印證或樂趣,應該可以說是在台灣學習路亞釣魚的入門磚喔~
:)